发展时期的北京市红十字青少年工作(1981-1993)

从1978年-1993年,北京市共有2700所学校建立红十字分会,发展会员27万。在开展救死扶伤、扶危济困、敬老助残、助人为乐活动中,不仅使学生加强了对红十字会宗旨的理解认识,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市红十字会、教育局、科协联合召开全市学校红十字工作经验交流会,推动了各校的建会工作。

成立高校工作委员会,指导全市中小学和高校红十字青少年工作。

制定《中小学红十字会组织条例》和《高等院校红十字会组织条例》,对学校红十字会的性质、宗旨、任务、领导机构等作出规定,红十字青少年工作步入规范化轨道。

特色活动

1981年3月,全市开展第一个“文明礼貌月”,北京市第一师范附属小学红十字会响应学雷锋树新风号召,向全市各小学校红十字会提出倡议。当市红十字会将倡议书发到各小学后,一个学雷锋树新风的热潮在全市小学中掀起。不少学校红十字会发动会员走出学校为社会服务,为孤寡老人服务,从此逐渐形成了定时入户服务制度。

1986年,市红十字会举行的红十字少年卫生救护知识竞赛,有 300所小学6万多学生会员参加。

1991年12月到1992年1月,清华大学红十字会组织三次募捐,为一名肾衰竭、一名患白血病、一名患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同学募捐,共捐款4万多元,在校内外产生了极好的影响。

许多学校为患有危重疾病又担负不起医药费的同学进行募捐活动。扶助有危难的人,已成为学校红十字会义不容辞的义务。

1993年,宣武区红十字会创办了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全区106所学校,围绕“红十字在我心中”、“让世界充满爱”、“人道主义”、“奉献”等主题,以书画展评、摄影、征文评选、救护比赛、智力测验、救护运动会等形式,对青少年进行德育教育。经过一学期宣传教育,每个学校推荐一名优秀红十字青少年参加全区第一届红十字杯评选,产生第一届十佳少年。

1993年6月,宣武区命名了第一所红十字学校—宣外大街红十字青少年学校。该校自1979年成立红十字会以来,使红十字活动与德育教育、健康教育相结合,14年坚持不懈。红十字青少年这支队伍已成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不可缺少的生力军,培养了众多热爱集体、关心别人、助人为乐的好少年。学校红十字会连续10年被评为市会先进集体。这次命名为红十字学校以后,从一年级新生入学就开始进行红十字会宗旨教育,二年级发展会员,全校600名学生中已有500名会员。

研讨讲座

高校红十字会还根据大学生求知欲望强烈的特点,有针对性地举办卫生保健知识讲座或咨询,如大学生心理卫生、人际关系与恋爱中常见的误区、人体的奥秘等讲座,受到大学生的欢迎。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高校红十字会将“卫生与保健”作为选修课。

高校工委每年组织研讨会,发动大学生会员结合自己亲身体会,总结探索高校红十字工作的内涵。仅1991年红十字工作理论研讨会就收到了20篇论文和经验交流材料,9部录像资料,以大量的事实阐述学校红十字活动与德育教育、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

友好交流

1982年,电竞比赛下注平台(中国)官方网站和总会在人民大学附中联合举办两批夏令营。在夏令营期间,与70多位日本中小学红十字青少年进行交流互动,增进了两国红十字工作的了解。

市红十字会还与天津市红十字会联合举办过京津红十字青少年夏令营。西城区红十字会与天津市河北区联合举办过红十字青少年夏令营,达到了互相学习、互相激励的目的。

1980-1991年,北京市红十字青少年与日本、美国、加拿大等十几个国家的红十字青少年建立了互相通信交换纪念品活动,增进了国际红十字青少年间的友谊和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