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前的中国红十字会北平分会(三)

小编有话说

1945年至1949年中国红十字会处于复员建设时期。为适应形势需要,中国红十字会将工作重点由抗战救护转为和平建设之社会服务,强调红十字会的组织基础是分会与会员,基本财源是基金,故把建设分会、征集会员、筹募基金作为工作的重点,以增强红十字会的实力。北平分会遵照中国红十字会复员时期的工作重点和“管理办法”,筹备恢复组织。 征集会员

1946年9月5日中国红十字会北平分会成立了征集会员委员会,推举李宗仁(国民政府北平行辕主任)担任总队长,孙连仲(第十一战区司令)、熊斌(市长)、张伯谨(副市长)、胡适(北大校长)为副总队长。下分63个队,分别函聘各界领袖及社会名人为正副队长。

截止到11月底共征集会员28703人,其中团体会员950人,名誉会员41人,特别会员1060人,普通会员10631人,青年会员16021人。 据了解,胡适博士当时任征集会员委员会副总队长,他首先在北京大学征集会员,函请北京大学同仁加入红十字会。

民国中国红十字会正会员章两枚(一枚铜质,一枚银质)

筹募资金

1947年9月北平分会制定了筹募捐款办法(草案),并将征集会员与筹募基金工作结合起来进行,于是发起了“北平分会征友募捐运动大会”,推举北平市市长何思源担任总队长,胡适、常文熙、吴铸人、张明炜为副总队长。下设60个队,每队队长1人,副队长1人,队员8人,并提出本年度征友筹款指标为:每队征集500名会员,筹募捐款,会费500万元为及格。 为落实征募指标,北平分会于10月4日下午4时举行征友募捐运动大会开幕典礼,由总队长何思源市长主持,副总队长胡适、张明炜、吴铸人、常文熙均亲自参加。该队当时拥有队员500余人,正副队长120人,系各关机关首长担任。此次征募期间,自4日起为期1个月,预计征募会员3万人,资金4亿元。到年底征集会员12948人,会费45306000元,捐款13487000元。此时,会员总数已达41651人。

在征集会员、筹募基金的同时,北平分会还重点开办了公益事业,举办救护训练,并对青年、儿童、妇女、荣军等项事业及康乐活动逐渐推展。

继续办好疗养院

该院是北平分会第一个公益事业。疗养院办院宗旨是服务社会、博爱人群,因而受到社会各界人士尤其是平民阶层的欢迎。 1935年,门诊由1926年的12000人增至26000人。此后疗养院虽屡遭敌伪摧残,但职工们坚守岗位,恪守红十字会宗旨,继续为患者服务,病床增至70张,其中免费床20张。8年共治疗267000多人,其中免费医疗76000多人。1948年6月至8月,门诊施诊为15280人次。

建立砂眼防治所

鉴于北平市民患砂眼者甚多(市区砂眼患者约占人口总数十分之四),北平分会和北平市卫生局于1947年5月成立了砂眼防治运动委员会。

除宣传预防砂眼知识外,还设立了义务检查站,聘请著名眼科专家毕华德、陈希礼等20余位名医担任义务检查及治疗工作。

为便利市民诊查和治疗,组织起3个巡回诊查小组,1个中心小组。巡回小组每组设眼科大夫1人,护士1人,记录员1人,每天分赴各机关、团体或学校诊查,凡需要实施手术的眼疾到中心小组治疗。两个多月就检查6580人,对其中3050名砂眼患者进行了免费治疗。经过治疗,使所有的患者都有明显的好转。

为使此项公益事业常年开展下去,于同年6月将砂眼防治运动委员会改为中国红十字会北平分会砂眼防治所,设在东城干面胡同22号。该所成立后,每天上午门诊,下午深入工厂、学校等单位免费检查,治疗时,仅收取少量药费。群众反映很好。 治疗所需药品和资金多是美国红十字会捐赠的。国际救济委员会也捐赠了一批药品,同时还捐赠救护车一辆。

此外,还相继成立了北平分会诊疗所、华文打字学校、民众识字班、儿童福利站、托儿所、图书阅览室、荣军玩具厂、职业介绍所等10个公益事业和服务设施,为协助平民百姓就业谋生、医疗以及救济贫困、营养不良的婴幼儿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