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前的中国红十字会北平分会(二)

小编有话说

军阀混战,民不聊生,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给贫民百姓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不少离乡背井到处乞讨的灾民、难民也流落到北平地区。他们衣不遮体,饥寒交迫,露宿街头,救济灾民成为中国红十字会北平分会又一个重要工作。此外由于工作的需求,北平分会广泛募捐、招募会员,不断充实自己的力量。

救济灾民

北平分会为了救济这些灾民、难民,每逢冬季或办粥厂、暖厂,或施放衣物。

从1929年冬建立起粥厂、暖厂后,每天收容50人左右。每年施放一次棉衣,每次约2千套,从未间断。

1930年5月,赈济单衣1千多套,每次赈济前,都派员到各区调查,对极贫困户核实后发放。

救济衣物及所需款项都是社会各界慈善团体和个人捐助的。比如1932年冬季设立粥厂、暖厂时,中和煤矿一次就捐献了60多吨煤。

1933年后,大批难民逃到北平,当时在报国寺、龙泉寺、石驸马大街、南新华街、万明路有5个难民收容所共收容难民2200人。后又增加东北大学收容所、南半截胡同收容所两处,共有难民1000多人。

由于生活条件极差,患病的较多,北平分会派出医师、护士6人,到各难民收容所为难民治病。“七•七”事变后,难民急剧增加。仅1937年8月12日到9月2日就治疗1936人次。

在那艰难的岁月,一般平民百姓根本没有钱治病,于是北平分会所属结核病疗养院对生活困难的病人,实行施诊施药。

长期住院疗养的病人酌情减免住院费。对在门诊看病者,一律免费。据统计,从1929年10月到1930年6月共施诊9312人次。

接受捐献

1931年东北沦陷后,华北抗日救亡运动风起云涌,博得爱国人士和侨胞的赞誉,他们以捐款的义举表示支持。

如1932年6月27日,荷属巴达维亚中央区华侨捐款国币2760元;1932年6月1日,巴达维亚油米公会电汇北平分会,捐款国币2万元,荷属巴达维亚油米行公会捐助马占山大洋3400元;1932年9月23日,三宝垅华侨救国后援会捐金票400镑,折合国币现大洋6132元。以上捐款均由北平分会转给抗日部队驻北平代表。

征集会员

北平分会成立时仅有40多名老会员。根据中国红十字会第一次征集会员的要求,曾于1934年3月成立了北平分会征集会员委员会,并于3月19日召开了第一次会议,研究制定征集会员计划。 通过委员们的努力,到1934年9月共征得1308分,获总会赠给奖旗一面。(注:总会规定按分计算,每分为一元。)

总会第二次征集会员是1935年7月至1936年6月。北平分会根据总会的部署,于1935年8月向北平市社会局呈送了“北平分会征集会员委员会名单及举行日期的报告”,北平市社会局批复:“查该会前经本市党部饬令停止活动,尚未恢复工作,所呈各节应从缓办。”故第二次征集会员期间,北平分会只征得少数会员。

总会第三次征集会员是1937年初,但由于北平市社会局函告北平分会:北平分会现在尚未改选就绪,所有征集会员一节应暂从缓办理,故第三次征集会员也未征得多少会员。